不堪一击 发表于 2024-5-11 18:44:28

感动中国教师人物素材合集 (2004-2020)


使用教师人物事迹,匹配主题大家牢记这四组主题:
1、艰苦奋斗/忘我付出
2、淡泊名利/奉献教育
3、师德光辉/为人师表
4、关爱学生/大爱无疆
2020 年度感动中国教师人物
张桂梅——素心托高洁
人物事迹:“我这辈子的价值,我救了一代人。不管是多还是少,毕竟她们后边走得比我好,比我幸福就足够了。”在深山里建一座女子高中,不仅仅让贫困的女孩子能够免费入学,还能让她们考上大学、改变命运。这是一个女老师的梦想,她拼命干了十几年,让这些都成为了现实。
2002 年,中学教师张桂梅想要创办一所专门招收贫困女生的免费高中,解决当地贫困山区一些女孩上学困难问题。
2007 年,张桂梅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,到北京开会。她把办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告诉了一位记者。第二天,一篇名为《我有一个梦想》的文章见报,引起轰动。之后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 100 万元,帮助张桂梅办校。
2008 年 9 月,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开学。建校 12 年,已经有 1804 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,本科上线率排名丽江市第一。
颁奖词:烂漫的山花中,我们发现你。自然击你以风雪,你报之以歌唱。命运置你于危崖,你馈人间以芬芳。不惧碾作尘,无意苦争春,以怒放的生命,向世界表达倔强。你是崖畔的桂,雪中的梅。
2019 年度感动中国教师人物
杜岚、尤端阳——薪火传无尽
人物事迹:1949 年 10 月 1 日,杜岚在濠江中学升起了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。此后,每年校庆和十一国庆日濠江中学都要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。澳门回归祖国当天,已经 87 岁高龄的杜岚,放下拐杖亲自升起国旗,把对国家的爱传递给澳门濠江中学的孩子们。濠江中学后任校长尤端阳继承了杜岚的教育理念,在澳门回归后的 20 年里,每逢周一都举行升旗仪式,让爱国情怀融入到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。
颁奖辞:濠江上升起游子的梦。离乱中的骨气、志气,归来后的元气,锐气,你们为它养成了浩然之气。阳光下最有意义的工作,五星红旗下不灭的薪火。飘扬吧,这面旗留下澳门最美的记忆。
2018 年度感动中国教师人物
张玉滚——风雪担书梦
人物事迹:张玉滚大学毕业后,放弃在城市工作机会,回到家乡,从一名每月拿 30 元钱补助、年底再分 100 斤粮食的民办教师干起,一干就是 17 年。学校地处偏僻,路没修好时,他靠一根扁担,一挑就是 5 年,把学生的课本、文具挑进了大山。他是这里的全能教师,手执教鞭能上课,掂起勺子能做饭,握起剪刀能裁缝,打开药箱能治病。由于常年操劳,“80 后”的他鬓角斑白、脸上布满皱纹。
颁奖词:扁担窄窄,挑起山乡的未来。板凳宽宽,稳住孩子们的心。前一秒劈柴生火,下一秒执鞭上课。艰难斑驳了岁月,风霜刻深了皱纹,有人看到你的沧桑,更多人看到你年轻的心!
2017 年度感动中国教师人物
卢永根——天意怜幽草,人间重晚晴
人物事迹:卢永根教授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,卢永根夫妇一共捐出 8809446 元,这是他们毕生的积蓄,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教育基金,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。他说:“党培养了我,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,是作最后的贡献。”卢永根的秘书赵杏娟说:“钱都是老两口一点一点省下来的,对扶贫和教育,两位老人却格外慷慨,每年都要捐钱。”
颁奖辞:种得桃李满天下,心唯大我育青禾。是春风,是春蚕,更化作护花的春泥。热爱祖国,你要把自己燃烧。稻谷有根,深扎在泥土,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。
2016 年度感动中国教师人物
支月英——芳兰振蕙叶
人物事迹:支月英,女,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。1980 年,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,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,远离家乡,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,离乡镇 45 公里,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,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。36 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,从“支姐姐”到“支妈妈”,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。
颁奖词:你跋涉了许多路,总是围绕大山。吃了很多苦,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。坚守才有希望,这是你的信念。三十六年,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,花白了你的麻花辫。
2015 年度感动中国教师人物
莫振高——化作光明烛
人物事迹:莫振高,学生口中的“莫爸爸”“校长爸爸”,是广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长。都安是全国贫困县,这个大山里的瑶乡,有着众多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。于是,莫振高将“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,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,将了解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,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 300 名学生,圆了他们的大学梦。然而,自己的工资毕竟只是杯水车薪。面对数量众多的贫困学生,这位从未向别人伸手的“莫爸爸”走上了“化缘”之路。他利用休息时间,来到全国各地的机关、企事业单位,做演讲、做动员,只为通过社会力量,帮助更多的瑶乡儿女走出大山。就这样,莫振高一共筹集了 3000 多万元善款,让 1.8 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。因积劳成疾,莫振高于 2015 年 3 月 9 日突发心脏病去世。“莫爸爸”的“化缘”之路改变了数以万计贫困孩子的命运,现在他已桃李满天下,九泉之下也可含笑。
颁奖词:千万里,他们从天南地北回来为你送行。你走了,你没有离开。教书、家访、化缘,埋头苦干,拼命硬干。你是不灭的蜡烛,是不倒的脊梁。那一夜,孩子们熄灭了校园所有的灯,而你在天上熠熠闪亮。


不堪一击 发表于 2024-5-11 18:45:52


2011 年度感动中国教师人物
胡忠、谢晓君——高义薄云,坚守藏区 12 年支教
人物事迹:胡忠、谢晓君夫妇两人均为四川藏区福利学校志愿者,教师。在去藏区支教前,胡忠、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 中学的老师。2000 年,胡忠在晚报上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 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,动了支教的念头。 他带着妻子到当地考察后,两人为当地的艰苦状况震惊。胡 忠下定了决心,妻子支持他的决定。这时候,他们的女儿刚 刚出生不久。孤儿学校处在海拔 3800 米的康定县塔公乡, 是一所福利性质的民办公助寄宿制学校。这里是甘孜州 13
个县的汉、藏、彝、羌四个民族 143 名孤儿的校园,也是他 们完全意义上的家。胡忠以志愿者身份来到塔公乡,300 多 元生活补助是他每月的报酬。2003 年,在丈夫的召唤下,妻 子带着三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支教。谢晓君音乐学院弹得一 手好钢琴,可学校最需要的却不是音乐老师。生物老师、数 学老师、图书管理员和生活老师,三年时间里,谢晓君尝试 了四种角色位置,顶替离开了的志愿者和支教老师。2006 年,
8 月,一座位置更偏远、条件更艰苦的学校“木雅祖庆”创办 了,她主动前往当起了藏族娃娃们的老师、家长兼职保姆。
2011 年 2 月,她甚至把工作关系转到康定县,并表示“一辈 子呆在这儿。”
颁奖辞: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,是为了更多的孩子。他们放 下苍老的父母,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。不是绝情,是极致 的深情;不是冲动,是不悔的抉择。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雪莲。
2010 年度感动中国教师人物
王茂华、谭良才——烈焰之中筑大爱
人物事迹:王茂华,男,1983 年 11 月出生,宜春市袁州区 慈化镇伯塘中学教师。谭良才,男,1966 年 4 月出生,宜春 市袁州区慈化镇冷水村村民,系王茂华的岳父。3 月 21 日
14:50 许,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村一栋普通民房内,厅 堂里有 5 名幼童在嬉戏,一个孩子打着了手中的打火机,灾 难就这样突然到来。王茂华和谭良才得知火情之后,奋不顾 身地数次冲进火海,成功救出 5 名孩子,而王茂华与其岳父 谭良才却被严重烧伤。王茂华烧伤面积达 98%,经多方救治 无效,于 5 月 2 日凌晨 1 时 19 分不幸去世,年仅 27 岁。谭 良才烧伤面积达 85%,目前处于良好的恢复调养期。满怀无 私无畏的爱,王茂华、谭良才这对普通婿丈在刹那间如化茧 成蝶般绽放出了耀眼夺目的生命之光。王茂华与岳父谭良才 火海英勇救人的先进事迹感动全国,江西省人民政府,宜春 市委、市政府分别作出向英雄表彰学习的决定,王茂华同志 被授予革命烈士、五四青年奖章、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。
颁奖辞:烈火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测试,生命是一道良知大爱 的考验,你们用果敢应战,用牺牲作答!一对狭义翁婿,火 海中三进三出,为人们讲述了什么是舍生忘死,人间挚爱!
2009 年度感动中国教师人物
李灵——心灵放歌,为留守儿童办学的女大学生
人物事迹:2002 年,李灵从河南省淮阳师范学院毕业。她回 家后看到农村有大量留守儿童辍学在家,便萌生了在家乡办 学的念头。在父母和亲朋的支持下,她用家里 20 多万元的 积蓄办起了周口淮阳许湾乡希望小学。在学校,她是校长兼 思想品德老师。在她的辛勤操劳下,这个学校有了 7 个班,
300 多名学生。由于所有学生学费全免,学校无力为学生购 置教辅读物和课外书籍。7 年来,李灵为了办学已经欠了 8
万元的外债。为了自己学校的孩子能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 书阅读,李灵趁着放暑假,向父亲要了 200 元只身来到郑州。 她买了一辆破旧三轮车,沿街收购各种书籍。烈日下,李灵 骑着破三轮车穿街过巷,拿着秤一斤斤地回收旧书本。她用 汗水载回了孩子们的“精神食粮”。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刘姝威这样评价她:身旁是 300 多名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, 背后是那些在外打工父母们心中的挂念与寄托,这位乡村女 教师赢得众人尊敬。 张瑞敏说:为了孩子四处奔走,眼角有了皱纹,双手不再细 腻,但是她把爱与温暖带进了乡村学校的课堂,她是让全国 人民尊敬的“80 后最美乡村女校长”。
颁奖辞:一切从零开始,从乡村开始,从识字和算术开始。 别人离开的时候,她留下来;别人收获的时候,她还在耕作。 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,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。她是 八零后。


不堪一击 发表于 2024-5-11 18:47:48


2008 年度感动中国教师人物
李桂林 陆建芬——烛照深山,悬崖小学的支教夫妻
人物事迹:男,42 岁,彝族村寨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教 师。女,41 岁,彝族村寨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代课教师。 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,是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, 村民上下绝壁都要攀爬 5 架木制的云梯,进出极为艰难,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。就是在如此艰险的环境下,从汉族 地区来的李桂林、陆建芬夫妻扎根这里 19 年,把知识的种 子播种在彝寨,为村民走出彝寨架起"云梯"。1990 年,李桂 林夫妻来到这里,村民的落后与贫苦深深的震撼了这对彝族 夫妻。强烈的同情心和民族感使李桂林坚定了扎根二坪搞教 育的信心,得到了妻子的大力支持。他与妻子 18 年如一日 地教书育人,共培养了六届学生共 149 人,其中有 22 人是 从外村慕名而来的。李桂林本人还两度被评为县优秀教师。 二坪--这个过去的"文盲村穷山村",现在成了"文化村"。昔日 的荒凉到今天的精神巨变,与这两位老师付出的心血是分不 开的。他们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。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阿来:乡村教育是重要的,但常常被忽略; 乡村教师是伟大的,却不应该被遗忘。阎肃写下这样深情的 评价:星星和月亮在一起,桂林和建芬在一起,太阳和温暖 在一起,桂林和建芬了不起!
颁奖辞: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,在最寂寞的悬 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,19 年的清贫、坚守和操劳,沉 淀为精神的沃土,让希望发芽。
2007 年度感动中国教师人物
钟期荣、胡鸿烈——树仁立德,散尽家产培养人才
人物事迹:香港树仁学院坚持四年制,经历 35 载风雨,成 为香港首间私立大学。12 月 19 日,香港树仁学院接获香港 教育统筹局通知,获批准升格为大学,成为香港首间私立大 学。教统局局长李国章表示,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通过, 树仁学院升格为大学,并考虑提供一笔过拨款资助树仁。对 于树仁学院历经 35 年的漫漫长路,终升格为大学,学校上 下都充满喜悦。副校长胡怀中表示,树仁学院获升格,是对 两位创办人———校监胡鸿烈及校长钟期荣的肯定,也证明 树仁一直坚持四年制是正确的。树仁的创办人胡鸿烈及钟期 荣夫妇,是民国时期的顶尖人物。他们在 1971 年自资创办 树仁学院,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健康,为莘莘学子打拼 35
年,为香港社会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。上世纪 70 年代港英 政府曾以给予津贴为条件,要求其放弃四年制,改用“二二一 制”(即二年预科、二年专科、最后一年学术性教育),但胡氏 夫妇坚持办学理想,结果不获资助。经多年争取,终于让树 仁修成正果。
颁奖辞:狮子山下的愚公,香江边上的夫子。贤者伉俪,本可锦衣玉食,却偏偏散尽家产,一生奔波。为了学生,甘为 骆驼。与人有益,牛马也做。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,而 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。
2006 年度感动中国教师人物
季羡林——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
人物事迹:96 岁的季羡林先生长年任教北京大学,在语言学、 文化学、历史学、佛教学、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 深的造诣,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、英等国的多部经典, 其著作已汇编成 24 卷的《季羡林文集》,现在即使身居病房, 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。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,不仅因为他 的学识,还因为他的品格。他说: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,也 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。他在“文革”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 《罗摩衍那》,又完成了《牛棚杂忆》一书,凝结了很多人 性的思考。他的书,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,也是近百年来 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。
颁奖词:智者乐,仁者寿,长者随心所欲。曾经的红衣少年, 如今的白发先生,留得十年寒窗苦,牛棚杂忆密辛多。心有良知璞玉,笔下道德文章。一介布衣,言有物,行有格,贫 贱不移,宠辱不惊。
2004 年度感动中国教师人物
徐本禹——大山深处孤身支教
人物事迹:从 2001 年到现在,他一直在资助湖北沙市一名 叫许星星的孤儿(曾获全国十佳春蕾女童称号),从未间断。 他在自述中写道:“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爱心传递下去,用自 己的行动来帮助那些生活上需要帮助的人。”2002 年 7 月, 徐本禹参加学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,到贵州省大方县猫场 镇狗吊岩村设在山洞里的为民小学支教一个月。2003年7月, 徐本禹重返生活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为民小学义务支教。
2003 年 7 月,他从办学条件已经大为改善的狗吊岩村转点到 条件更加艰苦的大水苗族彝族布依族乡大石村继续义务支 教。获悉这一情况后,捐资 8 万元为大石小学修建新校舍, 对徐本禹的支教行动给予了更大支持和鼓励。
颁奖辞: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,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, 在过去的一年里,他让我们泪流满面。从繁华的城市,他走进大山深处,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,扛住了 倾颓的教室,扛住了贫穷和孤独,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 任。也许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,爱,被 期待着。徐本禹点亮了火把,刺痛了我们的眼睛。
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感动中国教师人物素材合集 (2004-2020)